7月18日到7月21日,红帆旅航实践队在杨旭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三明开展以红色资源促进福建文旅融合发展探究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到夏茂镇俞邦村,从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到毛泽东朱德同志旧居,实践队一行追寻先辈足迹,赓续“红色”血脉,探索红色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青山绿水生态美 文旅融合促振兴
7月18日,实践队首先来到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了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起源与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深刻调整,对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福建一直走在集体林改的前面,三明市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以其创新的做法和实践经验成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典范之一。工作人员为实践队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到产权交易中心调研时的相关内容以及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情况,特别讲解了三明市围绕“钱从哪里来”,探索破解林农贷款难贷款贵、“树要怎么砍”,探索破解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相统一、“单家独户怎么办”,探索破解林业生产管理碎片化等问题,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果,发挥探路子、出经验、做示范的作用。
接着实践队来到夏茂镇俞邦村。青山环抱,绿水相依,楼房成排,俞邦村围绕着“沙县小吃第一村”这一金字招牌,精准施策、特色发展,引才引智,增收致富,注重特色乡村游,通过文旅引领乡村振兴。在保证正常旅游秩序的同时,俞邦村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建成小吃街、特产街、小吃研究院、精品民宿等一批文旅项目,推出集小吃体验、红色研学、民俗展示、生态康养互动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线路,推动乡村旅游全面升级。在夏茂镇,实践队一行还参观了邓子基教授故居懿德堂,学习邓子基教授心系家乡、情系教育的事迹。
以文塑旅 让红色记忆活起来
7月19日,实践队奔赴建宁县。建宁地处闽赣边界,是福建“母亲河”闽江发源地,同时这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小城。在这片红土地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
实践队首先前往了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纪念馆于1959年7月建成,是全国首个以中央苏区反“围剿”为主题命名的专题纪念馆。在与纪念馆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后,我们了解到纪念馆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将其打造成建宁重要的红色旅游,及红色旅游目的地,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地。随后,实践队继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同志故居。
“绿色+红色”相融合 生态人文相交映
7月20日,实践队来到泰宁县。泰宁是最早的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总部、红军街、东方军司令部、红军医院、苏区银行、红色广场等众多革命遗址遗迹。泰宁县把红色旅游资源作为保护和开发的立足点,并借助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效应,在旅游品牌、旅游线路、旅游网站等方面予以红色旅游重点推介,唱响红色旅游品牌。黛瓦白墙,荷红柳绿,溪水潺潺,山水林田间掩映着一处处红色文化遗存,呈现出一幅“红”“绿”交融的美丽乡村画卷。
实践队队员们首先来到了泰宁的“红军街”。1933年8月中旬,朱德、周恩来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指挥部从江西东移,经建宁抵达泰宁,入驻岭上街12号陈家大院,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东方军入闽作战和江西抚河以东地域红军作战。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那段革命斗争历史,当地政府把岭上街命名为“红军街”,并投入资金进行修缮维护。街上完好地保留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旧址,街道两侧砖墙上清晰可见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和巨幅文告,那满墙镌刻的红色记忆,展示着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
青山藏不住,红绿正芳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如何合理利用红色资源,使红色场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感悟革命文化、唤醒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此次暑期实践活动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其中韵味,深刻认识到把红色资源好好利用,把红色革命传统长远地传承下去的重要性。我们也定当要以丰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认真宣传好福建的红色革命文化,讲好福建文化故事,为福建文旅高质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陈炳光、孟建充
文:红帆旅航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