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f手机网页版简介
jxf手机网页版具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是我国早期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曾经涌现出以王亚南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研究者。2011年8月,jxf手机网页版在原马列主义理论教学部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建设,学院已经拥有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4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先后被列为“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学科,目前是福建省“双一流”高峰学科建设“A类学科”和jxf手机网页版新一轮“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021-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位列前7%。首批入选福建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党委坚持以一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院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获“全省高校基层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基层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
学院是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建制单位,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理论宣传、资政服务和党政干部培训等任务。学院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军事理论等6个教研部(室)和形势与政策课、研究生思政课等2个教研组。拥有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福建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jxf手机网页版与国家林业局林改司共建的“中国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研究基地”、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研究中心、jxf手机网页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研究所、jxf手机网页版党建研究中心、jxf手机网页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心等研究机构和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3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9人(另有兼职博导3人)。近年来,教师入选高层次人才项目30余人次,其中,“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含提名)3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1人,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宝钢优秀教师”2人,“福建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人才”1人,“福建省优秀教师”2人,福建省高层次A、B、C类人才共16人次。现有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教育部思政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9个教学科研团队入选省部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含培育项目),3个省级思政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现有校聘讲座教授和兼职教授13人。
近年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深入实施综合改革创新工程,全面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努力推进学院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学院积极探索和推进“专题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获得广泛好评。教育部网站、新华社有关专稿、《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先后作了宣传报道,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推广我院思政课教学改革经验;思政课程建设持续推进,学院有4门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其中1门获批国家级一流实践课程,有4门本科生思政课程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成果丰硕,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二等奖共4项;实践教学不断深化,设立实践教学调研基地20多个,其中2个基地获批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成果曾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和团中央百篇大学生优秀理论成果文章等奖项。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我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履行研究生教育目标责任制,推动研究生培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严抓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建立学院-教研部-班主任-导师“四位一体”的立体化监督体系,构建一体化培养体系,规范核心课程设置,全面落实和完善一级学科培养方案,强化研究生培养的政治要求和科研导向;拥有1个省级博士生导师团队;拥有2个福建省高校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1个省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研习社。
学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大力推动科研工作“入主流、创特色、上水平”,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显示度得到显著提升。学院自成立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近200项(含国家社科重大2项、重点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立项数在全校文科学院中名列前茅;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近百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40项。
在社会服务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党建研究、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智库建设和资政服务,努力提升教学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推动教学科研与党和国家战略需要的紧密结合,与社会服务的无缝链接,并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学院教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和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上发表了230余篇理论宣传文章,获得省部级领导和机关事业单位批示或采纳的资政报告共有50余件。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徽简介
标志图形外圈结构及颜色沿袭jxf手机网页版校徽的设计结构和jxf手机网页版的标准色,体现与jxf手机网页版的隶属关系;内圈图形中红色图形以“MARXISM”的“M”和“CHINA”的“C”为元素相结合,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意,设计变形为火苗造型,即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也寓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承和创新,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圈图形下半部分三条绿色线条代表组成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同时也寓意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科学内涵: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