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双减”政策校内活动方面的实施现状,了解小学生对校内课后服务的体会和感受研究“双减”政策背景下校内课后服务的实际功用,本实践团队于7月11日至13日在厦门实地开展以厦门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研究为主题的调研。实践团队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赵颖带队,团队成员包括1名研究生和5名本科生。
根据实践小组前期调查的结果以及实践研究目的,实践队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份评估实践小学课后活动的多样性、兴趣培养效果等的问卷。在为期3天的调研之旅中,实践团队先后前往演武小学、实验小学、滨北小学进行实地调研。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根据前期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学生们进行访谈。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我们使用了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问题,并在收集学生数据时,采取直接口头询问的方式,以便获得准确数据。
7月11日下午,实践团队实地探访了演武小学的课后服务,观察到演武小学开展了数独、科学知识科普等多样的课程。从访谈中发现,全校丰富又有趣的课后服务基本集中在周一下午,其余时间基本上是作业辅导。这也引起了实践团队的思考。
7月12日上午,实践团队到实验小学探访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实验小学开展了乐器入门、折纸手工等丰富课程。在实地探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在乐器这类学习难度大,兴趣兴奋点较学习进程滞后的课程中存在着老师无力、学生学不进的情况,非专业教师的志愿者老师在应对课程时稍显无力。
7月13日下午,实践团队实地探访了滨北小学的课后服务开展情况。滨北小学开展了足球、跳花绳等多彩课程。在探访过程中,成员了解到除了周一到周五,滨北小学周末也有课后服务提供。
通过3天的走访调研、问卷分析,团队成员发现厦门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丰富多彩,课程体系全面多样,大部分同学都兴趣盎然,带着求索的学习精神和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课程学习中。但是也存在缺乏有效课程保障制度、多方沟通反馈机制缺漏等问题,团队成员提出了提高课后服务与实际需求匹配度、建立评估反馈机制、提供个性化服务等解决方案。
此次实践让团队成员充分体会到“双减”政策对教育的长远积极影响,并意识到要结合实际调整实施方法,让政策发挥最大效力。
(严江浩/文 宋洛蕻/图)
责任编辑:马梦颖
审核:原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