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生活期间,曾留下手书“远亲不如近邻”贺年卡寄赠邻居的佳话。此后,厦门市大力弘扬“近邻”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近邻”党建模式引领社区治理,推动社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赢得了广大居民赞誉,“近邻”党建模式逐渐成为了全国基层党建的示范标杆。
7月14日—7月17日,在冯霞教授的带领下,由3名硕士研究生和4名本科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开展以厦门市“近邻”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研究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沿着深田社区、厦港街道多元调解室、演武社区、赤岭小区的“近邻”线路探索思明区“近邻”党建的成功之道。
7月14日,实践队走访厦门“近邻”党建的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所生活过的深田社区。实践队在社区中参观习近平总书记的旧居地,在同当地居民交流的过程中,实践队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近邻”文化情怀。在同社区工作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实践队深入了解“近邻”党建的最新工作方法——“千百万”群众工作方法。实践队还分别考察了文史展厅、政治生活馆和党群服务站等党建活动场所,对“近邻”文化和“近邻”党建模式有了新的思考。
7月15日,实践队考察位于厦门司法局的厦港街道多元调解室,这是“近邻”党建模式运作的一项特色内容。多元调解室旨在发扬“近邻”文化,用好“近邻”资源,以调解工作室为依托,整合公安、综治、司法、市场监督、劳动保障等多部门力量,打造一个解决居民纠纷、保障居民权益的平台,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实践队调研调解工作室并深入了解调解工作室的运作机制和亮点特色,对“近邻”党建模式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7月16日,实践队行程第三站前往演武社区进行调研,队员在社区中发放调查问卷,并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社区工作人员向实践队介绍演武社区开展“近邻”党建引领“无疫小区”创建活动以及运用“近邻”网络在今年厦门战“疫”期间开展的网格化管理,以鲜活案例向实践队展现“近邻”党建模式的运作机理和实践优势。
7月17日,实践队来到赤岭小区,作为年代相对久远的小区,其小区治理曾面临卫生、安保、停车等多重难题,而“近邻”党建模式的引入使小区旧貌换新颜。赤岭小区以“近邻”党建为依托构建了居民间近邻互助、组织间近邻互建为核心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小区大门口设置的党员先锋岗便是小区“近邻”党建成果的一个鲜明展示。
实践结束后,团员们收获颇丰。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李惟源同学认为,通过本次实践,深入领悟了社区治理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所谓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和谐是实现全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基础,而如何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效能是当前新时代社会建设需要着力探索的一个焦点问题。人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余思颖同学表示,“近邻”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的一个载体,也是厦门市“近邻”基层党建模式的缘起之地。在“近邻”模式中,基层党建以社区为纽带,居民得以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有效构建了社区牵头、邻里互助的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模式,真真切切地增强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在实践走访过程中绘在墙面上的居民公约,赏心悦目的绿植花草,简洁有力的宣传告示牌,都让我印象深刻”外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赵梓珺同学说道。如今,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城市里太多的高楼大厦,钢筋、水泥、混凝土似乎切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她期望“近邻”模式可以推广到更多的社区,改善人际关系日渐冷漠的局面,让现代人重新感受到邻里的温暖情谊,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近邻”党建的活力既在于注重基层党建的组织嵌入,又在于持续性塑造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社区文化,用社区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居民的行为,从而让广大居民在基层党组织引领下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不断激活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通过为期8天的走访调研,实践队深刻学习基层党建的工作“深度”,感受党群关系的“温度”,对“近邻”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成功之道给出了回答。
图/文:党建先锋实践队
责任编辑:李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