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5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在囊萤楼302会议室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围绕《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展开学习研讨。院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师生支部书记共同开展学习。院党委书记石红梅主持学习活动。
会议邀请肖斌副教授分享学习体会。肖斌以“习近平政治判断力在福建工作期间的历练与展现”为题进行分享。他认为,《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既是“思想史”,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萌发;又是“成长史”,为广大党员领导尤其是年轻干部树立和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学习榜样。肖斌从六个历史维度出发,认为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善于在摄全局中谋一域、在夯基础中展特色、在算经济中求政治、在补短板中育强项、在纠短视中看长远、在破旧局中开新篇,展现出强大、精准的政治判断力。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提升政治判断力的几个启示:要善于思考根本性问题并进行系统谋划;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要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防范其他风险向政治风险的蔓延和转化。肖斌的分享逻辑清晰、剖析深入、素材丰富、见解独到,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在座师生纷纷分享《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的读书体会。
军事教工支部书记谢素蓉谈到,“闽山闽水物华新”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军民情·七律》,是1991年在福州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双拥工作会议前一天,习近平同志特地赋诗。正如诗中所说“爱我人民爱我军”,坚如磐石的军民关系是我党我军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习近平强军思想中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之上从“拥军爱民”到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军民深度融合战略,福建军民相依的革命传统无疑对曾经在这工作过的习近平同志的战略思考产生了影响。
2020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李路静结合个人实践经历分享感受。她说,曾经实地调研过厦门军营村,真真切切感受到发展前后村子发生的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军营村提出的“山下开发,山上戴帽”的发展理念,使得穷窝窝变成银窝窝,老百姓拔掉穷根,落后村变成先进村。作为青年学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做坐而论道的客里空,要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张艳涛副院长认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深入学习、读懂弄通的基础上,要自觉担负起研究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荣使命。一要用好素材,选取与教材大纲的紧密结合点,及时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足迹的有关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带进大学生的头脑。二是要深入开展理论阐发,通过组织课题培育推进相关研究和宣传。
党委书记石红梅教授对本次理论学习进行总结。她强调,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孕育地和实践地。总书记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其间在党建领域留下了许多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财富,值得深入挖掘和认真研究。未来我们可以在习近平在闽工作相关素材分析、研究上下工夫,争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过程、内容及意义研究做出有益贡献。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发行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师生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近期,张艳涛教授参加福州市“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年的考察活动并接受《福建日报》采访;博士生陈溢参加厦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该书读者见面会并发言;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研习社的老师同学们积极研学、撰写读书心得。据悉,学院党委还将举办“闽山闽水物华新——追寻总书记的三明足迹”等系列实地考察活动,理论实践相结合,传承好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
文:江春萍、苏悦
图: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