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8日下午,2019级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于线上举行了“回望来时路,奋进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习《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深刻感受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间的光辉历程。
支部书记代俊远同志作领学。她认为,《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生动展现了习近平同志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为我们更加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学习典范,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代俊远带头分享个人学习感悟。她认为,通过学习《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可以深切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热爱,他不仅亲力亲为保护鼓浪屿、三坊七巷,推动武夷山、福建土楼申报世界遗产,还决定在福州四城门位置及台江区江滨公园建造一批历史名人雕塑。我们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自觉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加强对八闽大地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支部党员宋尧认为,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从习近平同志扎根八闽、躬耕实践的丰富经历中汲取养分,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要把学习《闽山闽水物华新》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不断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从人民领袖的成长足迹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真理力量。
支部宣传委员王红卓通过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在闽西北调研过的两个村庄的事例,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基层治理的三个基本经验。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地方因地制宜的探索十分鼓励。例如,他认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通过“一元进店,两元吃饱”的方式,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他对常口村干部通过保护山林来保持水土的做法十分肯定。其次,习近平总书记能从一般经验上进行提炼总结。在俞邦村,他强调加强以沙县小吃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常口村,他依据常口村的自然环境,作出了“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的科学论断。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的科学论断能够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在沙县区,依托小吃业的溢出效应,沙县区农民人均年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20年的21855元,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进程;在常口村,2019年常口村村财收入达到12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分别是1997年的40倍和10倍。
经过热烈的学习交流讨论,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真正弄懂和花功夫研究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将其融入到日常科研之中,以奋发有为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的新洗礼。
文:王红卓 图:代俊远
责任编辑:江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