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院党委书记侯利标、副书记原宗丽率领学院教工党支部委员一行12人利用周末时间,于2019年4月13日至14日赴宁德福安、寿宁等地开展“追寻总书记足迹,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党性教育活动。
4月10日上午,院党委开展行前专题培训。侯利标以“山海情怀,赤子初心”为题,向学院教工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期间的探索与实践经历。侯利标从“深入调研‘找路子’”“推动发展‘开方子’”“反腐倡廉‘拔钉子’”“联系群众‘掏心窝子’”四个方面进行讲述,图文并茂,引经据典,史实与现实交融,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思考贯穿其中,使在场教师对于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期间的探索与实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了较好的了解,为宁德下党乡党性教育之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月13日上午,我院党性教育活动一行人从厦门出发,历经动车、汽车近四个小时的行程,来到福安柏柱洋。闽东是革命的热土,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党的活动。柏柱洋是闽东重要的革命历史纪念地,1927年,这里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柏柱洋远近几十个村的3000多农民成立了“柏柱乡农民协会”,同地主豪绅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抗捐抗债斗争。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群众基础雄厚,自1933年冬起,柏柱洋就逐渐成为闽东地区革命斗争的中心,1934年初春,曾志、詹如柏在这里主持培训土改干部,进行分田试验;6月,成立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也在这里隆重召开,正式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
斗面村位于柏柱洋的中心,在这个村庄里,同志们先后参观了闽东苏区纪念馆以及“闽东苏维埃政府”“中共闽东特委”“闽东妇联会”“共青团闽东特委”等革命遗址。在闽东苏区纪念馆,老师们认真倾听了“五百里红色苏区”创立和建设的历史,以及峥嵘斗争岁月中发生的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英雄事迹。
从柏柱洋驱车两个多小时,在山路十八弯中,同志们来到寿宁县下党乡。这里群峦叠嶂、溪流清澈,也侧面反映了地处偏远、人迹罕至的地理位置。上世纪八十年代,寿宁县下党乡是福建省最偏远最落后的乡镇之一,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先后三次进乡访贫问苦、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推动摆脱贫困,至今依然十分牵挂。
4月14日上午,在下党乡政府,下党乡原党委副书记刘明华为同志们带来一场生动的党课“不忘初心,服务群众”。刘明华书记的讲述,展现了下党乡从“地僻人难到”的穷乡僻壤到脱贫攻坚、备受关注的华丽蜕变,回忆了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的生动故事,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和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担当,令听者动容。
当天上午,同志们还参观了下党乡“难忘下党主题馆”。主题馆以下党乡情、一进下党、二进下党、三进下党、始终牵挂、摆脱贫困等六大版块为主要内容,再现了总书记当年三进下党的难忘历程,展示了下党人民心怀感恩、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下党矢志不渝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如今,下党乡已实现所有贫困户基本脱贫,但这只是起点。下党乡绿水青山依旧,栾峰桥诉说着今昔的故事,翘首期盼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支部副书记罗礼太感言,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探民情,访民忧,解民困,这是我党长期执政的宗旨。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难情绪和躲避意识,只要敢于担当,怀有滴水石穿、弱鸟先飞的精神,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干得助,久久为功,就能完成精准扶贫脱贫对人民和时代的承诺,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业绩和成就是奋斗出来,我们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文:江春萍)
审核:原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