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23-04-21)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面对新冠疫情这道难度极大的“加试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交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国答卷,就在于我们有伟大抗疫精神作支撑。作为伟大抗疫精神重要内容和鲜亮底色的“人民至上”,绝非一句空洞的标语口号,而是贯穿疫情防控工作始终的价值理念和坚定行动。疫情三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不打折扣地落实在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每一项决策部署、每一次具体行动中,为人民而战,靠人民而胜。
“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恒心
在重大疫情考验面前,不同国家和政党有着各自不同的选择,不同选择的背后折射出初心使命的云泥之别。不同于一些西方国家的“躺平式”抗疫,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遵循,始终坚定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三年来,我们党坚持“重点论”,以“不惜一切代价”和“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无我”之境,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并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到广泛开展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和免费疫苗接种,为的是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从确定“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到兑现“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也决不放弃”的庄严承诺,为的是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从迅速落实一线防护物资、生活物资保障和防护措施,到悉心安排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必要休整、防护培训和已被感染医务人员的免费治疗,为的是最大限度减少牺牲;从向留学生等群体发放“健康包”,到协助确有困难的中国公民有序回国,为的是最大限度呵护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尊严。
三年来,我们党坚持“两点论”,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和处理存于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两难问题”,统筹兼顾、协调平衡抗疫与生产、封控与生活等多对矛盾关系,在“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有机统一中不断谋求民生福祉的“最大公约数”,更好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实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到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从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到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从受制疫情倒逼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到抓住契机主动培育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从果断实施“乙类甲管”到适时调整“乙类乙管”,为的都是在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稳中求进、危中寻机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源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观,新冠疫情暴发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旗帜鲜明地将疫情防控定义为“一场人民战争”,并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无论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还是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回望历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今天,将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无疑是人民战争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在这当中,有“不问归期、不惧凶险、无论生死”的“天使白”,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橄榄绿”,有“逆风而行、冲锋在前、守土尽责”的“守护蓝”,有“事无巨细、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志愿红”,千千万万普通人共同绘就疫情防控最亮丽的风景线。在这个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高度信任,识大体、顾大局,约束自我勇担社会责任,取消走亲访友和各种聚会,克服困难就地隔离,外出自觉佩戴口罩、测量体温、保持社交距离……为党和政府所有好的政策和做法能够发挥出最大效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公众集体意愿基础。
与此同时,面对新冠疫情带给我国经济运行的巨大影响,人民主体性所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原生力量在疫情之后的复工复产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所拥有的1亿多市场主体、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成为后疫情时代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关键变量。应当看到,三年抗疫的生动实践再次证明了一个朴素的真理——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谁把人民当作真正的江山,人民就是谁最大的靠山。这既是“一切为了人民”与“紧紧依靠人民”的辩证法,也是人民战争无往不胜的密钥所在。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而人民的力量只属于人民的政党;所以,始终相信人民和紧紧依靠人民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在不断凝聚和释放众志成城的人民之力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牢牢植根人民”的品格情怀
牢牢植根人民,是不断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与人民血肉联系的动态过程,是时刻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下最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不满意问题的主观能动过程。抗疫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牢牢植根人民的品格情怀,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在排忧解难中巩固和加强党与人民的骨肉亲情、鱼水深情。
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只是病毒感染的简单杀伤,它还伴生出一个敏感复杂的“疫情场域”,一些新旧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不仅相互叠加,而且还会在被不断凸显放大中激化引燃,西方敌对势力更是妄图借助疫情挑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关系。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厚植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重大意义,带头践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铮铮誓言。从“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到叮嘱准备上海人的当家菜“上海青”,一件件小事,都是心系人民、为民着想的缩影;从“对群众出现的一些情绪宣泄,我们要多理解、多宽容、多包容”到“给人民群众当服务员,不能干巴巴、硬邦邦的,要让群众如沐春风”,一句句贴心话,都是人民领袖对广大人民的深情告白。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防疫观,批评和纠正一些部门和领域在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抗疫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清醒认识到,人民至上不是所谓“防疫至上”,不应该把防住病毒简化为防住人,而是要准确辨识作为价值目标的“人民至上”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和主要方面,科学认识服务于“人民至上”的措施手段在不同阶段的相机抉择与灵活切换,时刻聚焦如何通过恢复与重建经济社会动态循环系统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客观环境和内生动力。在疫情“大战”“大考”中,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以强烈的责任之心将初心使命落实在行动上,以博大的仁爱之心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以常怀的谨慎之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取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实践中锤炼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和党的优良精神传统在新时代的新发扬,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新时代的新坐标。它昭示了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恒心,“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源泉,“牢牢植根人民”的品格情怀,也必将引领我们在新征程上继续依靠人民的力量赢得人民的胜利。
(作者:肖斌,系jxf手机网页版副教授、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42b8162fbb204bf2ac112b1f0e1a19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