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张艳涛:一以贯之的战略思维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3日 点击数:

来源:《福建日报》(2020年7月13日)


所谓战略思维,是指主体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的重大问题的谋划、分析、综合、判断、预见和决策的思维方式,强调从根本、全局、长远上把握各种本质关系,并制定战略目标,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战略思维能力以思维的整体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创造性为基本特点,集中体现在对战略态势判断能力上。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直接较量,更是国家战略思维、战略决策、战略目标和战略能力的深度角逐。思想的前瞻性和战略性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长久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习近平在福建》《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期间的战略思维、战略远见和战略定力,深入学习并深刻领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思想,并且随着实践不断成熟、升华,表现出极强的战略思维能力、强烈的前瞻意识和战略规划意识。习近平同志“有着为人民干一番事业的理想抱负”“不仅有思路,还有切实的行动”,尤其是他提出“生态福建”建设,亲自主导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让“绿色”成为福建发展最明亮的底色;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省长期间,开始主持制定福建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他早在2000年就着眼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提出“数字福建”建设的重要决策,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努力增创福建发展新优势,让“数字”成为福建发展的倍增器;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教育党员干部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在全国率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全省推行县级政务公开,让“服务”成为福建营商环境的最大亮点,这些都对福建的长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福建实践”是治国理政思想的生动写照,脱贫攻坚、民生保障、营商环境……这些都是“初心”,更是“使命”。

  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细致研读了宁德的地方志,了解宁德的历史和文化,参阅大量报告,寻找宁德发展滞后的症结所在,寻找切合实际打开局面的好方法。这些大量研究为他谋划宁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他认为,扶贫工作很重要,慢不得,但也急不得。要按照规律办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摆脱贫困要有“滴水穿石”、不懈奋斗的精神,有“弱鸟先飞”、不停追赶的意识。1989年,习近平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时,凭着对信息化的敏锐和前瞻性认识,提出用通信改善弥补闽东老区交通不足状况。无论是《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还是《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都体现出习近平同志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和水平。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把握新时期改革开放机遇,将厦门作为战略思维的“演兵场”,推动编制沿海特区具有开创性、前瞻性的长期战略规划,大手笔勾勒厦门“跨岛发展”的长远开放战略,重视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如今已成为宝贵的思想资源。“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是2002年习近平同志提出来的,站在今天的角度回头看18年前习近平同志的思路,是十分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的,对厦门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实际上,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可以进一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促进厦门的大提升大发展。制定发展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对厦门的一个全局性贡献。他先后为厦门、福州绘制发展蓝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迟早会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他说:“办特区大家都有积极性,你也想做,他也想做。我们办特区没有经验,但是战略方面的几个大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必须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世界经济重心会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厦门历史上就是太平洋西岸很重要的港口,厦门的发展就要和当前的这个经济发展趋势契合起来,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和制定战略。”科学发展,战略先行。习近平在厦工作期间领导制订《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为全国特区中最早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也是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展现了他对大势的把握能力和远见卓识,这个发展战略,解答了“厦门怎么发展”的问题。从特区扶贫到大国脱贫,从特区治理到大国治理,从厦门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到大国发展战略,从厦门城市建设到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从厦门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无不彰显出“中国之治”的厦门原点。

  谋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一个重要特点。习近平同志抓工作是非常全面的,他在工作指导上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在具体实施中有韧劲、敢担当,充分发挥“领”和“导”的作用,为福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同志考虑问题思路很宽,站位也很高,有思想、有谋略、有战略眼光。他对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从来不是想当然,更不会拍拍脑袋就作决定。习近平同志制定战略和作出决定,都会充分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影响,未雨绸缪,做好善后,把可能的冲击化解到最小。在引进外资的时候,他要求一定要努力引进世界500强,因为这些公司有先进的技术、有先进的管理经验,能带动福建整体水平的提高。“数字福建”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备受各界关注。“数字福建”今天取得的这些成绩,与习近平同志当年的远见卓识密不可分。他有思想、有胸怀、有魄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习近平同志一直关心福建的发展战略。“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这十二个字描绘了福建发展的宏伟蓝图,其中“机制活”是指发展动力强,“产业优”是指经济素质高,“百姓富”“生态美”则是福建的发展目标。这四句话、十二个字,代表了习近平同志对于福建发展的殷切期待。习近平同志要求各部门的领导干部不能单纯就事论事,更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大局观念,要从长远着想。习近平同志对大局和形势的把握非常准确,做事情有大思路,眼界开阔,站位很高。无论是“万寿岩古人类遗址”的保护,还是“八卦楼的修缮”和对“晋江经验”的总结,都反映出习近平同志的战略思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同志善于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有全局观念,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这种朴素的理念和踏实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许许多多的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战略谋划。在把握国际国内大势、擘画改革发展稳定蓝图时,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反复强调要有战略思维,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这些都是要求增强战略思维,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升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关键是提升对中国和世界重大现实问题的判断力、批判力和建构力,唯有如此,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习近平同志眼里,战略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战略思维的根本价值取向,即根本价值目标必须牢牢定位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基础上,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统筹谋划、协调各方。

  (作者为jxf手机网页版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