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入西门,便见囊萤楼。白墙红瓦,三层小楼,花岗岩垒起墙体,堆叠阶梯。同年代的砖木老屋日渐腐朽,囊萤楼却以不朽的花岗岩之身,抵抗近百年时光磨砺,仍如初建时。84 岁的厦大党史专家陈炳三翻看了很多史料,“几乎没变,门框都一样,只是这楼前的棕榈树,高高矮矮,长了一批又一批。”
1926 年2 月,罗扬才、罗秋天、李觉民三位厦大学子,热血激扬,在这建起福建省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厦大党支部,罗扬才任书记。目前已有的史料,暂无从考证是2 月的哪天,是白天,还是夜晚。但在那乍暖还寒的初春,一道囊萤之光从这里烛照福建革命史。
“虽是厦大党支部,但它却面向整个厦门,第一个月就发展了18 名党员,有知识分子,也有工农群众。”陈炳三说,党支部很快派出16 名党员前往闽西南,在当地建立党组织发展队伍。厦大党支部建立仅一年,就在闽西南地区发展了230 个党员,建起28 个党支部,
成为闽西南地区建党的发祥地和播种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由此揭开福建革命史的新篇章。
25 岁姑娘娄澜,静坐于隔壁楼内的展览馆。为扩大展区,囊萤楼里“党支部和罗扬才烈士纪念室”的展览搬到这。展馆面向全校招志愿讲解员,她报名了。层层面试筛选,留下21人,她是其中之一。作为学生党员,她如数家珍般一遍遍讲起那些红色记忆。
娄澜说,周末每天有1000多人走进这里,“无论他们在外面如何嬉笑,一走进展馆,自然而然就肃穆了,静静观看、聆听。”
囊萤楼数百米外,有一处罗扬才纪念碑,旁边石刻“烈士园”。30 年前校方立下的这块石碑和雕塑,如今早已茂林修竹环绕,数十株异叶南洋杉肃穆在旁。又是一年毕业季,一群群年轻学子跑到纪念碑前拍照留影。画面定格下这个恍惚了时空的瞬间。罗扬才的雕塑,保留了20 来岁的面容,年轻人簇拥着他,如一种传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