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jxf手机网页版新闻网:http://news.xmu.edu.cn/s/13/t/542/aa/76/info174710.htm
品读经典 涵养心灵——记我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日,教育部和光明日报社举办第二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主题是“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最终共评选出10个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30个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我校系列活动获评“全国十佳示范项目”。
近年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品读经典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地植入师生的文化基因,引导广大师生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课内课外:知行合一共享经典
淡雅茶香,亲切交流。2012年3月,马克思主义学院“行知”读书会正式诞生,师生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品读马列经典名篇。《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等在专业老师的荐读下,不再枯燥无味,读来不再昏昏欲睡。老师们还分享了“怎样读书”、“如何思考及推理”等,读书会气氛活跃,同学们纷纷就读书计划、方法、笔记等方面踊跃发言,大家还提出了在阅读中所遇到的疑惑,一起探讨。截至2015年底,这样的读书会共举办了29期。
“行知”读书会只是学院的一个缩影。在其他学院,风格各异的读书活动层出不穷,既有跨学科学术交流探讨和经典原著的读书沙龙,也有以主题班会、主题团课、党支部活动等形式组织的经典原著电影交流会。在学校层面上,常年开设了由名师授课、教学效果好、受益面大的传统文化类课程,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对各学科学生的全面普及。仅2015年就开设32门中华传统经典作品品读课程,其中专业课16门。全校各学院近2000名学生在课堂上与《周易研究》、《史记研读》、《弟子规详解》、《唐宋词赏析》、《红楼问梦》、《品味< 诗经>》、《国剧赏析》亲密接触,研读历史、探讨哲理、品鉴艺术。
线上线下:多管齐下营造氛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而,新媒体的出现,大大改变了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阅读的方式,我校巧妙运用新媒体元素,线上线下相结合,激发自主阅读兴趣,引导师生从浅阅读走向深理解,努力营造书香满校园的读书氛围。
2015年寒假,jxf手机网页版官方微信、微博推出了“院长荐书”系列文章,邀请我校各学院院长为学生推荐经典作品,在学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下子引爆了“朋友圈”,四期“院长荐书”总计阅读量突破五万人次。此外,厦大广播电台每周推出一期“书式生活”,以故事的方式讲述书本及背后的精彩。《jxf手机网页版报》长期开设“荐书”、“晒书”、“我的读书故事”等栏目,推荐身边人眼中的“好书”,用扣人心弦的故事和引人深思的感悟激发师生阅读的兴趣。各学院也纷纷依托微信、易班等新媒体开展好书推荐、书评推送等活动,引导师生好读书、读好书,在博览群书中提升思想涵养和境界,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现在,遍布校园的咖啡厅均设有随意拼接组合的书桌、方便取用资料的阅览架,阅读和交流“说来就来”。图书互借、图书漂流等,正成为厦大学生看书、借书的新潮流。许多学院在图书角、阅览室的基础上建立百度云盘电子书库,通过在百度云盘上上传或下载相关书籍,极大地丰富师生的阅读书目,让师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享受愉快的精神之旅。
台上台下:身临其境润泽心田
文化的有效传播,需要身临其境的滋养和浸润。我校通过格调高雅的活动,融现代元素于传统经典之中,激发师生的参与意识和创作灵感,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自2013年开始,我校着手对经典名篇进行艺术性的延伸和改编,赋予经典崭新的时代内涵。《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在海内外演出20余场,反响强烈、如评好潮,成为师生心目中的经典曲目。编写原创话剧《哥德巴赫猜想》剧本时,我校师生为主的创作团队就深入走访、研读大量资料。师生在写剧本、改剧本、亲身演绎的过程中逐渐走进陈景润学长的内心世界,把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化作精彩感人的剧情,上演之后,海内外一致好评,盛赞不断。
经典诵读、诗歌创作,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早在1980年,采贝诗社就邀请著名诗人舒婷担任顾问,定期开展诗歌创作、诗歌鉴赏等活动。近年来,学校整合诗歌诵读、诗歌书法、诗歌创作活动,举办“南强诗韵”诗歌大赛,让学生们和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在诗歌的熏陶中提升审美情趣、汲取创作营养。2015年10月份,厦大携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青春与诗”校园原创诗作走进福建高校活动,点燃学生对诗歌的创作热情,所有诗作均为学生原创,内容以家为怀、以国为报,充满青春正能量。让诗意栖居学生的心灵,用诗歌教育和创作展现师生的文艺才华和创作潜力,也是我校对文化自信的一种畅快阐释。
(宣传部)